当前位置:首页/
关闭
金秋十月的福建省福州市依然绿树成荫。不久前,在这里召开的数字中国建设峰会让数字生态走入大众视野,一时间成为社会焦点,也让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大力发展数字生态,加快推进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将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一直以来,福建省 领域致力于深耕数字生态发展,从“污染防治攻坚战”到“引领 管理转型”再到“助推治理现代化”,一路不断纵深向前。
一张图、一盘棋、一体化,“云”更全面
自2018年5月,福建在全国建成首个省级 大数据云平台并投入使用以来,不同系统之间割裂不相融、信息不共通的分裂局面就开始不断得到突破和解决。如今,在“生态云”的助力下,系统集成、天地一体的“一张图”不断绘制完善。
在这张地图上,任何一个地基上建起高楼,任何一个点上都集成了环境要素、集成了各部门的环境数据。通过在这张图上不断“增墨添彩”,拓展延伸个性化应用功能模块,实现了不断扩展、更具活力的机制,丰富了“一张图”的内容。
将不同的模块“拢”到一起,只是第一步。如何打造不同模块之间的动态链接,使它们从相对分散组成有机统一的整体,成为重要方向。福建通过系统集成,将不同模块系统通过组件化技术支撑,搭建了一套具有规范标准且数据互通的平台。
模块聚合了,用平台串联了,紧接着则要面对海量数据涌入后的运作问题。福建采取了精准直击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创建了方便快捷的“驾驶舱”及快速聚焦的“一引擎”。例如,发现一处排污口,就能够根据其基础信息快速和相关信息进行联动,提升了环境监测的效率和效果。
区块链、精准化、大数据,“云”更强大
在“云”上,我们能做些什么?
督察信访案件可以搭建在“云”上了。通过区块链技术,可以获取全渠道的信息和动态,并且及时入“云”。每个信访案件从生态云平台受理建档、分发办理、现场执法、结果反馈、审核把关到随机回访,全程都留有痕迹,实行闭环管理,每一个细节都可以追溯。
通过搭在“云”上的信访机制,政府工作人员、执法人员、企业、群众,都直接通过“云”来完成各自的事项,不仅免去现场工作的繁琐和重复,更能够形成相互监督、制衡的模式,责任链条更加明晰。
区域联防联控可以“看”得更细致了。这一年,福建将电力、能源数据连接进“云”,让管控变得更加精准和精细。不仅如此,“生态云”能够进行大数据的对比分析,通过用电分析,结合周边大气热点网格,能够迅速找出违法企业所在位置,系统自动推送可疑点位和用户名,让违法排污“无处遁逃”,更让 执法人员能够借助“云”上的“眼睛”,精准排查,依法查处。
此外,平台将企业所有的生产设施和环保治理设施都进行监控并纳入“云端”,能够对企业的环保设施运行情况进行科学的数据分析。不仅如此,还能够用“云”来检验企业在不利气象条件下自主减排的成效,让监管做到“有‘云’在上,有谱在心”。
利用“云”的高速便捷,可以进行集成作战。定位快了,查询快了,搜索也快了。一旦环境事件发生,通过云平台就能够快速定位,找到风险发生地点。通过查询“一企一档”,就能快速了解环境风险物质。再通过叠加气象、河流等环境要素,搜索始发地周边居民区等情况,通过“云”查询并调取应急物资、组织人员处置情况,就能够做到对环境风险“心中有数”。
一本账,一条心,共聚力,“云”更温暖
“云”变得越来越强大了,却并不意味着高高在上,相反,“云”变得越来越有温度了。
目前,福建着重引领企业同向而行。为企业提供便利和便捷,只进一扇门,只填一张表,所有的问题都在“云”里办。为此,福建打造了“云”上的环保家园,所有排污企业只要登录这个平台,所有环保事项均可办理。云上环保家园、环保医院、环保超市……“云”上的环保家园,正成为方便企业的办事服务中心。
通过“云”构建的数字画像,福建实现了村庄的立体透视。村庄周围的 质量、风险点、群众参与等信息,集成自然资源生态红线、林业公益林、水土流失、乡镇断面水质等数据,建成“一村一档”,个性化推送问题改进建议,指导基层“对症下药” 。如此一来,通过“生态云”把千家万户连起来,逐步形成了“一张图、一本账、一件事、一条心”的工作机制,将群众的“微行为”汇聚成“众力量”,不断推动农村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自福建“生态云”建设由1.0版本正式进入2.0,大版本更新为“生态云”带来诸多新功能、新用途,更为福建大数据与 监管领域的发展带来新契机、新动能。
接下来,福建正朝着“生态云”3.0的建设不断发力。未来,福建将加快推进数字生态示范省建设,进一步扩大感知物联网络覆盖面,推进数据、业务和技术全面融合,拓展人工智能AI应用的广度和深度,推动“生态云”服务的便捷高效,保障网络和信息安全,加快“生态云”平台向3.0的跨越,实现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