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记者从 部了解到,截至目前,我国已累计投入近9000亿元转移支付资金,对水土保持、水源涵养、防风固沙和生物多样性维护等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加大保护力度。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是国家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从2008年起,中央财政开始对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实施转移支付政策。为了将资金用到实处, 部会同财政部出台20多项管理办法,涉及 质量考核、监测评价等方面,形成“花钱问效、无效问责”的绩效评估机制。截至目前,我国已累计投入近9000亿元转移支付资金,涉及810个县域约484万平方公里,占陆域国土面积50.4%。当前,我国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质量为一、二类优良状态的县域占85.8%,高出全国平均值22.9个百分点。
为了提高监测评价的准确性, 部建立了“天空地”一体化的县域 监测网络。针对林地、草地、水域湿地等自然生态类型,利用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开展监测;结合局部自然生态变化,使用无人机遥感详查,已实现系统化、立体化、动态化监测。 部新闻发言人裴晓菲表示,要加快构建与美丽中国建设相适应的监测体系。
裴晓菲: 监测是 保护的重要基础。“十四五”期间,我国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要素齐全、布局科学合理的生态监测网络,目前国家直接监测的站点达到3.3万个,监测质效有效提升,技术能力不断增强,监管力度持续加大,为 保护工作提供了重要支撑。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统筹考虑山上山下、地上地下、岸上水里、城市农村、陆地海洋以及流域上下游的 各要素,全方位、全地域推进一体化监测能力建设。
声明:本站所使用的图片文字等素材均来源于互联网共享平台,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及立场,如有侵权或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