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title]当前位置:首页/

保护生物多样性 让地球更美丽

发布时间:2021-04-25 来源:中国环保协会

关闭

图为青藏高原特有物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藏狐。人民图片网供图

保护濒危动植物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关乎人类生存和发展,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中国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用生态文明理念指导发展,协同推进生物多样性治理,积极推进野生动植物保护国际合作,为共谋全球生态文明之路、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

地球日设立半个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保护环境、珍惜自然对人类未来的重要性。“珍爱地球 人与自然 和谐共生”是近两年世界地球日的中国宣传主题,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离不开生物多样性保护。

  我国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不断完善政策制度,大力推进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地建设,严格执法监管,取得明显成效。

  一、加强保护区建设,守护自然绿色

  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我国加强顶层设计,明确了国家战略和工作重点。

  从《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到国务院成立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委员会,由副总理任主任、23个国务院部门组成,生物多样性保护在我国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受到高度重视。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出席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向世界介绍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经验,提出扭转生物多样性下降趋势的中国方案,展示了负责任环境大国的形象,引起国际社会强烈反响。

  自然保护地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增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改善 质量最有效的方法和途径之一。“十三五”时期,全国自然保护地数量增加700多个,面积增加2500多万公顷,总数量达到1.18万个,约占我国陆域国土面积的18%。

  我国创造性提出并建立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初步划定的生态保护红线面积约占陆域国土面积的25%以上,我国绝大部分重要物种和重要生态系统在红线内得到有效保护。我国提出的“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案例”成功入选联合国“基于自然解决方案”全球15个精品案例。

  近年来,通过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以国家公园为主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对濒危物种的繁殖与保护等起到了重要作用。 的进一步好转使更多的濒危野生动物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在青藏高原的三江源国家公园,昔日难得一见的美丽生灵如雪豹、棕熊等珍稀野生动物,因 向好而逐年增多;在黑龙江省太平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东北虎数量增多,成为小兴安岭区域野生东北虎种群恢复的门户地区。

  二、强化法治手段,打击违法行为

  2020年6月,《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发布,提出到2035年森林覆盖率达到26%,湿地保护率提高到60%,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得到全面保护。这标志着生物多样性保护逐步纳入国家各类规划和计划。

  在立法和政策制度方面,我国先后出台《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关于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意见》等文件,提出多项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改革举措,启动《野生动物保护法》修订。

  2020年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今年2月,《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修订,其中豺、长江江豚等65种由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上升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同时,我国实施了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还草等重大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2020年起,长江流域332个水生生物保护区已经率先实现全面禁捕;2021年起,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开始实行为期10年的禁捕政策。

  保护好自然保护区的“天生丽质”,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为自然生态系统留下休养生息的空间,需要加强执法监管。

  2020年, 部联合有关部门和单位开展了“绿盾2020”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工作,对全国29个省(区、市)的196个自然保护地4398个“绿盾”台账问题整改进展情况开展实地核实;对17省79个自然保护地开展联合巡查,向地方反馈发现问题,有力推动整改。

  截至2020年底,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5503个重点问题点位,已整改完成5038个,整改完成率达92%,较2019年底提高了21个百分点;长江经济带11省(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1388个重点问题点位,已整改完成1217个,整改完成率达87%,较2019年底明显提升。

  经过不懈努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新增人类活动问题总数和面积实现明显“双下降”,基本扭转了侵占破坏自然保护地 的趋势,压实了各级政府及其部门的责任,提高了公众意识,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生物多样性保护依旧任重道远

  2020年5月,联合国框架下的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政府间科学政策平台发布《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全球评估报告》指出,人类活动改变了75%的陆地表面,影响了66%的海洋环境,超过85%的湿地已经丧失;25%的物种正在遭受灭绝威胁,近1/5的地球表面面临动植物入侵风险。

  生物多样性关系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切实维护全球生态、生物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我国作为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也面临着挑战。自然生态空间遭受挤占、生态系统质量不高、无序开发破坏生态现象仍屡有发生,生态安全监管能力还有待提升,法律体系不够健全等问题依然存在,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任重道远。

  为此, 部将持续开展“绿盾”强化监督,继续深化工作机制;会同有关部门加强监管,确保自然保护地调整工作科学合理,实事求是,为解决自然保护地历史遗留问题,推进自然保护地改革当好卫士。

  下一步,我国将持续推动国家自然保护地 监测网络建设,升级自然保护地 监管系统,开展成效评估,及时预警生态风险,定期发布自然保护地 状况报告。

  同时,将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完善生态保护监管体系,提升生态保护监管能力。进一步加强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和生物多样性等重点领域监管,不断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坚决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

地球上如果只剩下人类,人类自然也无法独存。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在多数人衣食无忧的今天,给动物,尤其是野生动物一条生路,一条更好的生路,就是给人类子孙留下更好的活路。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拷贝或镜像 违者必究

Copyright © 2018-2020

资质查询
资质申报
留 言
Baidu
map